教学科研 - 教学反思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反思
+ 详细信息
“诚信考试 无人监考”的痛苦反思
作者:杨丽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5/11/19 10:26:57

   继10月月考之后,高二年级再次尝试无人监考。从策划到实施,总结反思,再到一系列跟进措施,我们打算把这个工作做成一个持续性的系统工作。

我们的初衷——解放自己

有人说:“教书是一场暗恋,感动了自己,却难以感动对方。”其实这是大多数教师面临的现状,对我们这样学生基础薄弱的学校,尤其如此。当前学生视野开阔,信息来源广,身处的社会大环境复杂。学校不再是象牙塔,学生们对老师不再有天然的崇拜和感恩。正如狄更斯所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社会的发展让他们了解了更多,也带来了我们教育的最大困境。

当苦口婆心或严厉辞色变得一厢情愿,我们如何去引导孩子们塑造优秀的灵魂?于是涌现出了一大批蜡烛般的教师:起早贪黑,战战兢兢,燃烧了自己,却似乎永远也照不亮孩子们前进的路。考试时的监考教师与学生,更像是猫与鼠的关系,或者警察与小偷。有没有一种可能,让教师从繁重的体力消耗和思想压力中暂时解脱?

10月月考一次临时起意的年级会议,让老师们第一次有了这种“大胆”、“前卫”、“空前”的想法,师生中议论纷纷,质疑之声无处不在。其实,这仅仅源于一种“懒惰”的思想——把我们的老师从无聊、痛苦的监考工作中解脱出来。

这次尝试让我们第一次相信:人性中向善和上进的本能——哪怕并不多——都一直存在于师生的心中,我们需要创造这样的机会,却挖掘它、培养它、壮大它,因为这正是提升学生品德修养和成绩的关键点甚至源动力。

具体实施——大胆放手

月考的小试牛刀,为后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因此期中考试的策划及动员工作,显得顺理成章。我们想:能不能再大胆一点,或者大方一点,把主动权和操作流程完全交给学生?

年级老师们统一认识后,除了制作诚信考试标志牌和授牌,其它工作均由学生完成:递交“诚信考试无人监考”申请书、撰写誓词、主持策划、现场秩序维护、以班级为单位的宣誓、学生代表发言等等。

孩子们也许像是善忘的鱼,仅有七秒的记忆,因为他们总是犯着同样的错误并乐此不疲。但在做这一系列事情的过程中,至少站在台上举起右手,用力吼到青筋突出的那一刻,他们的心灵是绝对纯净的,这不就是我们教育所渴望达到的至高境界吗?

相信学生吧,就像相信善良和美好的必然存在一样。相信学生吧,只要我们愿意,只要我们敢,他们总能带来美妙无比的惊喜。成长需要切身的经历和亲身体验,我们在讲台上说到唾沫横飞也赶不上他们一次真正投入和参与带来的灵魂深处的震撼与洗礼。

痛苦的反思——心甘情愿让你骗

人在考场外,心在考场内。老师们从监考的劳动中暂时解脱,却始终悬着一颗心。令人欣慰的是,在高二年级的十八个考场只设两名巡考老师的情况下,学生自己领卷做到了按时认真,发卷收卷无一缺漏或错误,条形码粘贴十分工整,绝大多数同学没有舞弊或违纪行为。

本周一,年级统分工作结束,成绩虽不容乐观,但从分数和学生的实际反映情况来看,真实性相比从前的有人监考,还提高了很多,这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但如我们所料,这三天的考试,也并非尽如人意:发卷和收卷,部分考场会有短时间的混乱;个别学生有将公式定理等抄在草稿纸上带入考场、传递小纸条等违纪行为;还有部分基础较差学生有“坐不住”的现象;也有捡笔、问时间等“瓜田李下”的行为......

可即使是最为激进的改革,我们也应该以平常心面对。而且在考前,我们也已经做好了面对失败的心理准备。因为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作,我们不能以这次考试中部分同学差强人意的表现,来否定大多数学生的高度自觉。

考后,各班分别进行了总结、调查访问、重点谈话等工作,即使在这个时候,依然会有极个别学生说假话,但老师就一定要明察秋毫、洞若观火吗?我们面对的不是犯人,不是审讯对象,而是还愿意说假话来维护自己形象、试图取得老师和同学信任的普通学生——这至少说明,他还有自尊心,还有基本的羞耻感。可不可以当一次傻瓜,给他留住最后一点尊严,心甘情愿让他骗呢?有时候,面对学生拼命维护的东西,我们可不可以不做一个残忍的刽子手?

当然,对待坐实作弊行为的学生,必须有严厉的惩罚措施,对其他同学要有警示作用。让那些还在蠢蠢欲动的同学,先做到“不敢作弊”。

后续跟进——由“不敢作弊”到“不想作弊”

诚信教育关乎学生一生的品质,因此不可能是简单的几次活动或者谈话、惩罚等能彻底完成的,思想教育永远不可能一劳永逸。只有让这种思想在每个人心里生根发芽,由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精神意识,才能彻底解除外在的约束——其实也是彻底解放我们教师。

因此,年级决定,利用年级的成绩分析大会,对诚信考试的同学予以肯定,再次强化学校的诚信教育理念;班主任持续地通过个别谈话、主题班会或其它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利用同学间的相互影响,进一步将此项工作落实到更细微处;充分运用平时大小测试的机会,让“无人监考”成为常态,成为学生最自然的考试方式......

需要思考的还很多,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依然存在。但脚步已经迈开,就断无回头的借口与理由。无论多难,我知道,我们全体师生风雨同舟。




 

上一篇: 苗蔚林: 谁该去听课,课该如何听?
下一篇: 踏歌行,听花开
 
  • 快速入口: 后台管理 在线留言
    •               
西华师范大学附属巴中实验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827-5819001     蜀ICP备130091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