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师大附中 马 玉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马玉,一名今年才到西华师大附中的新老师。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对我的信任,能够给我这次机会站在这里发表我自己关于在教学上的一些想法和观点。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教学改革,做创新型教师》。
从我踏入西华师大附中的那一刻起,激动与感慨油然而生:我成为了西华师大附中的一名教师,我的人生翻开了一页新的篇章,从此我将在这里起步,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为巴中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为西华师大附中的蓬勃发展肩负起属于我自己的那一份责任。想到这里的同时,我又开始思考我自己,我能扮演好教师这个角色吗,我有能力去做好教学工作,做好属于我自己的那一份事情吗?教学是需要对社会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孩子负责,对学校负责的,而我,可以吗,能行吗?我感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尽管如此,但我从未想过逃避,因为我知道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西华师大附中选择了我,我就应该尽我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我应该做的每一件事情,做好一个教师应该做的每一件事情,做好一个西华师大附中人应该做的每一件事情。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好我们该做的,我们又如何成为一名紧跟社会发展,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教师?一言以蔽之,我们需要创新。
在教学上,随着2011年第八次课程改革开始以来,课程目标、课程理念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作为一名老师,在教学观、教师观、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创新转变。
首先,在教学观念上,我们需要作出创新转变。大家都知道在传统教育模式下,老师总是习惯于滔滔不绝地“传道授业”,整个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新课改要求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从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是积极主动的,是作为教育的主体。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资料、线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活动多去探索、发现。让学生从“不知”到“知”,从“不懂”到“懂”,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
然后,是在教师观方面,传统的教师观是严师出高徒,不怒而威。这一直是教师们希望的目标,但是往往是这样一种态度,一种威严划清了师生之间的界限,缺乏了师生间的交流,更谈不上师生互动,所以我们要树立新的思想观念,教师不仅仅是平等者,而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是教学生的方法。老师只是一个指导者、组织者,甚至合作者。这也是新型教师观所提倡的,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是尊重、合作、综合、开发、研究、创新。
再者,是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提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传统的老师一味地灌输,学生呆板地听与记,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多创设合作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我们也应该一改单靠书本上的知识和老师的单向传递作风,因为在当今信息时代单靠书本上的知识和老师的单向传递学生基本上是不会听的,因为他们不想听,也没有兴趣听。因此学到的东西也很少。新课改要求教师采用演示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减少满堂灌。作为新时期的教育者,我们应多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既能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更好地将知识融入例子。从而达到教育质量最大化。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动手操作没有得到重视,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读书不求甚解。更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就拿我们西华师大附中的学生来说,有开朗活泼,品学兼优的,也有调皮,行为习惯差,成绩差的学生。但是不管是哪类学生,学生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都有成为好学生的潜质,我们要做的就是因材施教,尽量想办法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不要说我们做不到,一位教育家说过,“如果你想不到一个方法让你所谓的蠢材学进东西,那么你是蠢材。”
总之我们要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去教育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开动脑筋多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不要固化于以前的模式不变。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曾经说过:“只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老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应该努力实现自身解放,促进自身创新素质的提高。相信创新人才就是每一个三尺讲台上的我们。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作为一个新老师,在教学工作上的认识肯定有很多不足,有许多需要学习改进的地方,希望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得到前辈们的悉心指导。我相信通过努力我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学校老师和领导给了我信心,我也坚信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西华师大附中必定会越来越好。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