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五年,教会了他在中科大十年都不曾学会的东西——
朱清时向为南科大捐款100万元的企业家王加中题字表示感谢。记者 刘博智 摄
从南方科大退休之后,朱清时有了更多时间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图为6月14日,他在浙江杭州佛学院作“科学与佛法会合之处”讲座。图片来源:杭州佛学院网站
2015年5月31日,一身藏青色衬衫、休闲裤、网口布鞋装扮的朱清时,出现在北京在旦画院。从南方科技大学退休之后,他一直住在合肥,此次北京之行是要感谢曾经为南科大捐款100万元的企业家王加中。
一些南科大实验班的家长和学生,像追星一样,打听到他的行踪后,自费从深圳、香港飞过来,只为见他一面。
“这些学位服和上面的徽章都是中科大的。当时是我们向中科大订了40多套,最后要给钱的时候,他们都不收。”家长们送他一本厚厚的、装帧精美的毕业纪念册,朱清时指着毕业合影上的学位服说。
翻开每一张图片,他都会给旁边人解释半天。这里面既是南科大首批实验班45名学生成长的印记,又是南科大的第一圈年轮。
面对特意前来看望他的学生们,曾经被外界贴上牢固的“改革者”标签的朱清时留给他们三句话: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有度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有智慧区别以上两类事。
对朱清时来说,这三句话似乎代表了一种心境的转变。
正是在这次答谢会上,朱清时首次向外界讲述了自己在南科大数场风波中的状态。
比如,2011年夏天,南科大快要“翻船”的时刻。
那时,朱清时和南科大的理事们在人才引进上的意见分歧已经公开化。3位来自香港科大的教授在媒体上发表公开信《要改革,不要口号》,3位教授将南科大教改实验班比作是“为口号服务的人质”。信中写道,“教改实验班从开始到现在从来没有一个课程培养大纲和方案,甚至第二学期第二学年的课程设置到目前都还没有确定;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学科分类也没有制定;学生们自己也不清楚”。
彼时,朱清时的想法则是“互动式地做规划和引进人才,先有一个轮廓规划,只要大框框下可以,赶快引进,然后再修改规划。边招生,边建科研基地、作科研”。在只争朝夕的心态下,朱清时认为这是唯一可以迅速让南科大走上正轨的方式。
矛盾公开后,朱清时承受了很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