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盛夏,热浪翻涌。7月18日上午,西华师范大学附属巴中实验中学在怡馨楼213办公室召开成都零诊考试分析会。学校党委书记汪涛、校长赵志晟、副校长李军材出席了会议,高三全体教师参会,本次会议由年级主任李明主持。
本次会议旨在深入剖析本届高三学子在“零诊”这一关键性诊断测试中暴露的学情特点,精准定位教学薄弱环节,并为后续复习备考提供科学路径。尽管高温天气对教学组织与师生状态带来严峻挑战,但附中教师始终秉持“聚焦课堂实效,赋能素养提升”的核心理念,以冷静的反思应对炎夏的挑战。会议通过横向对比班级学科成绩、纵向追踪目标达成率,深度解构数据背后的教学得失;同时立足新高考改革方向,探索如何在“知识生成的前因后果推导”中涵育学科素养,为冲刺阶段的高效复习凝练策略。
数据把脉,精准研判学情
会议伊始,深度聚焦本次零诊成绩。年级主任李明依托多维数据模型,从三个维度展开深度剖析:首先进行动态对标,横向对比成都市模拟考试划线方案,纵向追踪历次考试趋势,精准定位学科优势与薄弱环节。同时,分层聚焦临界生与尖子生群体,建立个性化学情图谱,清晰揭示其薄弱知识点分布情况。此外,会议还通报了各班目标达成率与学科贡献率,指出部分班级存在“学科发展不均衡”、“后进生转化滞后”等问题。基于此,李明要求各备课组实行“周教研+日碰头”的组合机制,高效解决高频错题,并着手编写分层训练题。他强调:“下一阶段需推行‘一生一档’动态跟踪机制,强化个性化辅导的精准性与持续性”。

靶向施策,着力提升效能
分管年级副校长李军材结合数据部署备考攻坚策略:1. 责任到人:落实临界生“导师承包制”,要求教师每周提交辅导记录,确保“一生一档”落地;实施每生“提分100分计划”;2. 课堂革命:减少低效讲授,推行“问题引导+精讲+分层训练”模式,重点提升学生知识迁移与运用能力;3. 资源协同:建立跨学科错题共享库,针对高频错题开展跨备课组联合教研。李军材指出:“向课堂要效率是决胜关键,需以‘问题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动能,以‘分层限时训练’取代低效的题海战术”。

战略统筹,明确备考航向
校长赵志晟从全局视角提出三大要求:一是锚定目标,明确“双一流大学上线率显著提升”的冲刺目标,确保特控上线率、本科上线率较去年更上一层楼。二是强化团队作战,加强班主任、备课组与学科教师三方联动,推行“培优辅差”“弱科提升”专项机制;校级干部实行挂包班级制,深入一线听课、及时掌握学情。三是实施精准帮扶,对临界生推行“靶向增分工程”,利用错题追踪系统实现个性化补偿教学;为艺体特长生打通“文化+专业”双通道,统筹集训与文化课进度。赵志晟强调,优势学科需保持领先地位并深化知识体系,薄弱学科需集体研讨制定分层提升方案,临界生尤其是一本线附近学生是下一阶段重点帮扶对象。他要求全体师生秉持“精准、高效、协作”六字准则,打赢高考攻坚战!

思想引领,凝聚奋进合力
党委书记汪涛作备考动员总结讲话,强调本次零诊是高三征程的“首张全景片”,并对后续工作提出要求。他要求计划先行,年级组、学科备课组需科学制定第一轮复习计划,确保优势学科在2025年12月中旬、整体第一轮复习于2026年2月中旬前完成。他提出以教师为主导,强化集体备课,优化复习策略,杜绝“题海战术”;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做到“严而有爱、严而有方”。他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将零诊视为“诊断书”而非“判决书”,树立明确目标;提升时间管理能力,注重错题归因与反思;保持身心健康,合理调节备考节奏。同时,注重家校协同,推送家庭教育指导,形成备考合力。

汪涛勉励全体教师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护航学子圆梦六月!他指出零诊是起点,更是加油站,希望大家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担当,在接下来的备考中稳扎稳打,再创佳绩,并承诺学校永远是全体师生最坚实的后盾!
炎暑磨砺初心,汗水淬炼匠心。此次会议既是对前一阶段教学成果的全面审视,更是吹响了后期备考的奋进号角。高2023级全体教师将以数据为舵、策略为帆,在科学研判与集体智慧的支撑下,化“热”忱为动力,以更明确的目标、更扎实的举措,助力学子在挑战中实现跨越,向着高考胜利全速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