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首先,衷心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孩子的平安健康是我们共同的期盼。近期,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存在违规骑电动车、甚至摩托车上下学的情况,这引发了学校的高度关注和深切忧虑。为保障孩子的生命安全,特发此信,恳请您配合做好监管工作,引导孩子不骑电动车、摩托车,与我们携手,共同筑牢孩子安全出行的防线。
温馨提示:安全无小事,警钟需长鸣
孩子的安全牵动着每一位家长和老师的心。上下学高峰期,校园周边人车流密集,学生年龄尚小,心智发育、应急反应能力及交通安全意识均未成熟。骑电动车、摩托车速度快、稳定性相对较差,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往往极其严重。
学校禁止学生骑行电动车、摩托车(含共享电动车)上下学,这既是法律法规的要求,更是对孩子生命安全最根本的保护。
真实案例:血的教训,触目惊心
案例一
2022年3月4日,安徽芜湖未成年学生王某(未满16周岁)驾驶二轮电动自行车载同校未成年学生李某(未满16周岁),因操作不当电动自行车发生侧翻。后座乘员李某坠地受伤,送医救治无效后死亡。
经交警部门认定,王某负事故全部责任,李某不负责任。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考虑到该案的特殊情况,于是耐心安抚当事人情绪,积极做调解工作。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王某及其监护人共计赔偿70万元。
案例二
2024年7月8日,暑假刚开始就发生了惨剧,13岁学生杨某无证驾驶一辆普通二轮摩托车搭载3名同学,车辆失控撞上墙壁,导致摩托车上4人全部死亡。
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无一不警示我们:违规骑行,危险就在身边!一次侥幸,可能换来终生的悔恨。
禁止学生骑电动车、摩托车的主要原因
年龄与资质不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规定:驾驶电动自行车必须年满16周岁。驾驶摩托车(含轻便摩托车)必须年满18周岁,并依法取得相应的驾驶证(D/E/F照)。绝大多数中学生均未达到法定年龄要求,属于无证驾驶,是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
身心发育不成熟:中学生判断力、反应速度、风险意识及情绪控制能力仍在发展中,面对复杂多变的交通状况,容易紧张、判断失误或冒险,难以有效应对突发情况。
车辆操控难度大:电动车、摩托车速度快、惯性大,对平衡性、操控技巧要求高。学生未经专业训练,极易因操作不当(如急刹、急转、油门控制不稳)导致车辆失控。
安全防护不足:学生骑行时普遍存在不佩戴安全头盔、违规载人、超速行驶、闯红灯、逆行、随意变道、使用手机等危险行为,大大增加了事故风险和伤害程度。
校园周边环境复杂:上下学时段校门口及周边道路人车流剧增,交通环境复杂,骑行风险倍增。
事故后果严重:一旦发生交通事故,相对于步行或骑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事故造成的身体伤害(尤其是头部伤害)往往更为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家长朋友的重要职责
孩子的安全是家校共同的责任。在此,我们恳请您切实履行以下监护职责:
严守法规,拒绝提供车辆:绝不为未达法定年龄的孩子购买电动车或摩托车,也绝不允许孩子使用家庭或他人的电动车、摩托车(含共享电动车)。这是守法的底线,也是对孩子生命安全负责。
加强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请务必与孩子进行深入沟通,结合本告知书内容及真实案例,向其清晰地解释违规骑行的巨大风险和法律后果,强调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佩戴头盔、不闯红灯、不逆行、不载人、不超速、靠右行等)。反复叮嘱,使其真正将安全内化于心。
选择安全出行方式:积极引导并协助孩子选择安全可靠的上下学方式,如步行、骑符合国标的自行车(年满12周岁)、乘坐公交车或由家长亲自接送。
做好日常监督与检查:密切关注孩子的上下学交通方式和路线,特别是放学后及周末假期的外出动向。如发现孩子有骑行电动车、摩托车的苗头或行为,必须立即、坚决制止。
配合学校管理:理解并支持学校关于禁止学生骑电动车、摩托车的相关规定。如学校发现学生违规骑行,将依据校规校纪进行严肃处理(如暂扣车辆、通知家长、进行安全教育、给予纪律处分等),请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管理措施。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长在交通出行中务必遵守法规,佩戴头盔,文明骑行,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家长朋友们,孩子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一次违规骑行,可能毁灭一个家庭的幸福。我们坚信,在您的全力配合和严格监管下,一定能有效杜绝学生违规骑行行为,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安全、更和谐的成长环境。让我们家校携手,共筑平安路,守护好每一个孩子的灿烂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