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风建设 - 师德师风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三风建设 > 师德师风
+ 详细信息
用优秀文化滋养学生成长
作者: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5/4/28 16:42:00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能简单地教书,还要教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就是德育建设。”今年初,市教育局局长姚尹意接受本报专访时如是说。这位我市教育工作的“掌门人”开门见山,直言今年我市将以“德育”二字贯穿全年的教育工作,并将2015年定位为“德育建设提升年”。
   德育工作为何这么重要?我市在德育工作方面都有哪些新做法 、新成就?如何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在我市首届少数民族“班主任专业化”经验交流暨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现场展示研讨会召开之际,下面就我市德育工作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进行一次“全景”扫描。





  各民族学生在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学愉快地学习(韦林峰摄)





  2006年融安县初级中学“中华传统美德与班主任专业化”授牌仪式





  景行小学师生参加全市的“共升一面旗,同诵中国梦”活动
德育建设促学生健康成长【德育之窗】市第三十中学学生韦曾妮,曾被誉为“环保天使”。她每天晚上下晚自习乘车回家,在从车站到家百余米的路程上,坚持随手拾捡路边的垃圾,并丢进垃圾桶中;融水苗族自治县第三小学学生陈薏如父母都患有小儿麻痹症,面对窘迫的生活,她毅然挑起家务负担,6岁起就给打工的父亲送饭,风雨无阻;坚强面对病魔的陈丽曲,2014年获评“全区最美孝老爱亲少年”……成长在柳州教育沃土上的少年,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多年来,我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师爱为基础,坚持从习惯养成、课堂教学、主题班会、主题活动、传统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开展德育工作。目前,已经构建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大德育体系。
   “小手拉大手”,是我市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体系最早的活动之一,其结果养成了学生家长讲普通话的习惯。
   走近交警、走进社区、走近孤残、走进农村……一系列的德育体验活动,由学校、家庭、社区来共同完成。市第十七中学地处柳州飞鹅商圈,校园周边环境、学生家庭环境复杂,德育建设一直没有起色。
   本世纪初,学校开始与家长、社区居委会、辖区派出所、共建单位共同织就一个立体的教育网络,以“一根针掉到地缝里也能找出来”的精神,关怀每个学生的成长,让学校学风乃至教学质量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我市还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性开展德育工作。2013年4月15日,全市50万师生在同一时间举行“共升一面旗,同诵中国梦”仪式。两年来,围绕“我的中国梦”主题,制定印发《2014年柳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要点》《柳州市中小学2014年“我的中国梦”主题活动方案》,在全市教育系统组织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成立了教育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团,累计宣讲了100多场次,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活动,组织2万多名学生参加“我的中国梦——柳州工博之旅”活动,举办2014年柳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培训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先后开展了各县区民族团结调研活动,组织全市中小学校积极参加全区中小学民族团结知识网络竞赛活动。与之对应开展征文、摄影比赛,中华经典诵读,校园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使我市的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爱是教育工作的基础,教师是德育工作的源动力。享誉全国的“扁担教师”周宏军,去年全市市民 高票评选的公民榜样——柳州少数民族班主任“五朵金花”,无不体现着师者的大爱。以爱育人,一个个顽童到少年的成长故事,换来了一代代充满爱与责任的柳州人。
   大爱铸师魂,这是我市教师队伍多年来一直坚守的职业底线。
   作为“德育工作提升年”,我市将通过开展爱国主义、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全面发展、社会实践等五大主题活动,落实常规,提升成效,切实做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全市将启动“德育师资能力提升”培养计划,在市级层面实施“四个一百”的德育骨干师资培养任务,选拔并培养一支专家型德育名师团队。




  箭盘山小学开展纪念柳宗元文化活动





  公园路小学举行“传承经典文化”亲子诵读大赛





  柳江县壮校附小教师在进行壮民俗文化教学
班主任专业化为德育工作奠基石
   【德育之窗】在德育建设的过程中,我市注重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的结合,中华经典诵读早已植根于城乡学校。我市注重开发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全市中小学相继开发了柳宗元文化、山歌文化、奇石文化、商圈文化、鹤文化,苗、侗、壮文化等一系列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校本课程。
   2014年,国家教育督导团领导、专家到柳江县壮校附小检查工作,对该校壮民俗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用赞不绝口。
   在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主要内容的德育系统中,我市中小学通过抓本土特色的校本课程,在以班集体建设为主阵地的运作系统中,“四步循环、六自主、一特色”的带班方法为广大班主任所熟知,并在各级各类学校得到了广泛应用。
   早在“八五”期,我市就开展了“让每一位班主任都学会科学建设班集体”的实践研究;至“十二五”期,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系统,以班集体建设为主阵地的运作系统,以班主任专业化为主线的保障系统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以教育的系统论和协同论为依据,相互关联而又自成体系。三大系统立足于“班主任专业化”,通过班主任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 、专业能力 、专业道德 、专业理念的不断提高,来带动各项工作的不断提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三大系统凝聚了我市近两百所班主任专业化实验学校广大教师们的实践 、反思 、心血与智慧,让我市的班主任专业化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被誉为“中国班主任专业化的故乡”。
   在以班主任专业化为主线的保障系统中,柳州高中 、驾鹤路小学 、公园路小学 、弯塘路小学 、第三十九中学 、融水中学 、融安初级中学等一大批学校都制定有校本专业化培训计划,班主任能力综合素质等级评价,班主任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引来国内众多兄弟学校前来交流学习。
   回首我市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与德育“喜结连理”之路:2002年,中国首先提出班主任专业化与柳州息息相关;2003年柳州实践一年班主任专业化;2003年,全国第十二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在柳州举行,主题是“班集体建设与班主任专业化”;2004年《人民教育》第15至16期合刊出版14万字的柳州“班主任专业化”专辑,柳州凭此课题影响全国;2005年,全国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经验交流大会在柳江县举行;2012年,全国青年优秀班主任大讲堂基地落户我市城中区;2014年,全国班集体研究中心赴融水苗族自治县寻宝,考察少数民族地区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班集体建设,少数民族班主任“五朵金花”的故事“感动、感人、感天”……今年,市教育局获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全国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这是对我市德育工作的最高褒奖。

   国家教育督导与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中心小学学生跳起多耶大课间操

基地建设带动少数民族教师成长【德育之窗】爱生如子的仫佬族教师龙岁枝,流淌着苗家人质朴精神的李雪娇,乐于奉献的壮族金花覃海梅,开朗、大方、幽默、会唱会跳,是学生好朋友又像姐姐的侗族教师吴祖院,瑶山上盛开的一朵永不凋零的金花李永花……“五朵金花”、五位班主任是我市千千万万乡村教师的缩影,是我市教育事业的坚固基石。
    自2003年开始,我市通过设立首批班主任专业化建设培训基地,探索、探究、共筑班主任专业化与德育工作的发展之路。
   融水苗族自治县教育局被确定为首批班主任专业化建设培训基地,融水中学、融水第二高中、民族中学、民族小学、怀宝镇中小学校被确定为柳州市首批班主任专业化建设实验学校。自那之后,通过这一培训基地建设,带动了该县乃至全市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成长。
   被确立为培训基地后,融水县定位了“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德育体系,构建了以班主任专业化建设为主渠道的保障系统、以班集体建设为主阵地的运作系统、以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的教育系统,全面开展德育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全县学校结合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特点,加强学校德育和文化战略建设,大胆探索新的课堂模式和育人理念,通过开设各类班主任专业化教育理论培训活动,促进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班主任队伍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升。其中,融水县中学、民族中学、民族高中、民族小学等学校已经形成了班主任队伍自身造血的循环建设体系,使学校的班集体建设水平有了质的飞越。
   通过班主任专业化建设,融水县已经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班主任,同时又通过这些优秀的班主任,引领起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取得很好的效果。
   融水中学作为融水县的最高学府,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班主任的培养工作。学校通过完善班主任选聘制度、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加强班主任之间的经验交流、加强与名校强校联系、强化对班主任的管理和激励评价等方式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特别在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方面,学校制定“135”系列工程,并形成长效机制,提高班级管理水平。“135”系列工程中的“1”即每一位新老师一年后适应班主任的教学工作;“3”即三年后胜任班主任的教学工作;“5”即五年后成为一名优秀班主任。因为有这项工程,近几年涌现出大批年轻的优秀班主任。
   民族中学教师周丽新是在民族    中学的“立足校本,注重研修”全面推进班主任专业化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典型代表。特别是在近年来,全县实行的“生本教育”改革中,周丽新参加生本班主任专题培训后,立即在自己的班级管理中,大胆融合生本教育理念。班主任由原来的包办者转变为放牧者,而学生不但提高了自己的管理能力,也锻炼了团结合作能力,班级的管理水平更突出。她所带的班级获得“柳州市先进班集体”等多种奖项,她也被评为自治区“优秀班主任”,曾参加全国“第十五届全国班集体建设”演讲比赛,获得了“第一缕曙光杯”的金奖。
   融水县民族小学精准地利用了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的作用,很好地通过班主任这一关键人物引导民族文化在校园的传承。学校制定了本校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方案,利用《融水民族文化简明读本》教材,为所带班级制定了长期的专题活动。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周设立一节课,将民族传统文化引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苗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苗族传统文化精华,同时,组织班级学生参加学校开展的“苗娃刺绣班”“竹贴画班”“苗娃芦笙队”等民族体艺活动,以民族文化氛围提升凝聚力,为创建浓郁的民族特色品牌学校奠定基础。


 

上一篇: 十大方法培养孩子乐观品质!
下一篇: 守望德育真谛 风景这边独好
 
  • 快速入口: 后台管理 在线留言
    •               
西华师范大学附属巴中实验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827-5819001     蜀ICP备13009104号-1